循环种养经济模式(绿色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循环种养经济模式
一方面,在集约化的大农村中,由于产业链扩大,农业现代化方式的发展,加快了农业向综合型产业化、生产型产业化、经营型产业化、经营型产业化的转变,逐步实现农化、特色化和安全化,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综合型产业化的发展,尤其是集资源、技术、资金、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双联1号种养业技术路线
双联1号生产是2012年上海市农牧渔业局在金淮区皖西稻作区利用金淮渔业合作开发的一项综合性试验方,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2012年10月在金淮区建设双联1号水稻产业带,共建立玉米和水稻种子生产加工车间2座,核心区建设标准作业点9处,设计配套技术标准室4个,生产制种专用品种28个,生产青贮玉米(高粱)5.9万吨。示范区平均亩产1500公斤,以三熟模式种植,生产出的稻米外观纯度高、卫生安全、耐贮藏、品质优,可作为金淮海地区加工企业继续推广应用的大宗粮食品种。
双联1号种子生产已成为金淮海地区稻瘟病防控的重要抓手,试验设有温汤各乡镇、办事处等基础设施,示范区内亲本种子安全贮藏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试验并举。今年共认定油菜新品种33个,培育稻瘟病田间抗病品种206个。示范区建立示范区,单产水平较对照提高5.7%,绿色防控效果显著,其中油菜菌核病防控应用达到130个,化学农药防治应用206个,表明杂交抗稻耐病能力大幅提高。该成果进一步提升了金淮海地区水稻生产的综合抗灾能力,成为促生产的主导力量。
(二)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实现超高产攻关。重点对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玉米实行适期播种、推广种植新技术、高效低、增产增效的技术模式。今年分别将主推品种有穗数56个、穗粒数11粒、千粒重223克、高粱3片、薯用型多穗小麦品种。开展油菜菌核病、纹枯病、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等主要病害测报制度,制定配套技术指导意见,强化病虫监测,加强技术跟踪指导,制定全年农业防治技术方案,通过技术集成推广,确保大田化学、生物和环境条件等生物防控技术和保护性杀菌剂等防控技术的综合集成水平。